糜烂性胃炎怎么治,你是不是还在困扰呢
日前朋友给我发了微信,说:“我胃痛,白天很疼,晚上也不疼,以前做的胃镜都说有糜烂性胃炎,你告诉我好好养好了,怎么最近半个月来隐隐有胃疼呢?”忽然想起大概3个月前朋友做体检,胃镜检查报告提示:糜烂性胃炎。检查前他酒场多,也没有什么不舒服,考虑与他喝酒有关,就让他戒酒,注意饮食,一般人一般都没问题。近来出现胃痛,白天痛,晚上不痛,那就不好说了!
腹部疼痛
很多人都应该有同样的烦恼,糜烂性胃炎究竟不可怕?没有治疗会变成什么?下面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吧——糜烂性胃炎。
1.什么是糜烂性胃炎?
侵蚀性胃炎
糜烂性胃炎又称急性胃炎、出血性胃炎、急性胃粘膜病变、胃镜下表现为胃粘膜糜烂、出血、糜烂性胃炎、急性胃粘膜病变。轻症患者通常会有腹痛、腹胀、恶心、呕吐、食欲不佳等症状,严重者会出现呕血、黑便、休克等症状,轻症患者一般都没有症状,只是在胃镜检查时发现。由于我们的胃粘膜修复能力很强,一般1后左右就能完全修复,所以有些人即使有了糜烂性胃炎也会自行愈合,事后胃镜不一定能看到。总而言之,糜烂性胃炎是一种急性胃粘膜损伤,胃镜下可见胃粘膜出血糜烂。
2.什么因素会导致糜烂性胃炎?
心理紧张。
首先:糜烂性胃炎可发生于大手术后,严重创伤、脓毒症、高度紧张的情绪,这些因素都会导致胃粘膜微血管循环障碍,出现缺氧,致使胃粘液分泌减少,同时,胃酸分泌增多,对血管和粘膜刺激引起出血、糜烂。比如我们经常看电视剧,有些人的呕血,是有可能的,过度兴奋、暴躁都会引起胃粘液分泌减少(保护胃粘膜的粘液),胃酸对浅表胃粘膜造成侵蚀糜烂。
药品。
其次:有些药物还可引起糜烂性胃炎,其中最常见的非甾体抗炎药,如阿司匹林、扑热息痛等,这类药物能干扰人体中前列腺素(炎症介质)的产生,它能帮助胃粘膜修复,修复粘膜,造成粘膜损伤,进一步糜烂,出血,甚至一些肠溶制剂药物虽然是通过小肠吸收,仍然会导致糜烂性胃炎,相对于普通制剂,出血风险大大降低。
三:酒精是一种强烈的刺激胃粘膜的物质,由于乙醇具有亲脂、溶脂的特性,能直接导致胃粘膜的糜烂和出血,所以常会看到有人能喝的胃出血,对胃粘膜造成很大的伤害。
第4点:某些肝病、门脉高压症患者常常会引起胃底静脉曲张,如不及时清除代谢物,胃粘膜就会出现渗血、糜烂的现象,称为门脉高压性胃病。因此对于有肝病的人,一定要少吃刺激胃粘膜的食物,不要太紧张,因为胃粘膜容易出血。肝脏疾病患者得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是非常高的,一方面是凝血功能障碍,另一方面是胃底血管长时间处于高压下,任何硬食物都有可能划破血管而导致大出血。
幽门螺杆菌
另外,感染幽门螺杆菌、心力衰竭、高盐饮食、剧烈恶心、胃息肉切除术等都会导致胃粘膜糜烂。
3.如何预防或治疗?
消除以上所说的病因,减少胃粘膜的刺激,积极治疗原发病可以预防糜烂性胃炎。西咪替丁、奥美拉索等抑制胃酸的药物能促进胃粘膜修复和止血,抑制胃酸对损伤胃粘膜造成的伤害;在饮食上,多吃易消化、不刺激性的食物,不要吃得太饱、太饿。
4.不治疗彻底的糜烂性胃炎怎么办?
胃粘膜的修复能力一般都比较强(这跟胃部血供丰富有关),大部分胃粘膜糜烂和出血都可以自行愈合和止血,少数人可能发展成胃溃疡,但对药物治疗还是非常有效的。胃病的表现与糜烂性胃炎不同,大多数患者在进食后30分钟即出现胃痛(餐后痛),这种有规律的疼痛是明显的,部分患者可能会干扰日常工作。医疗统计学上对于胃溃疡有1%的恶变(癌变)可能转变为胃癌,会表现出胃痛规律消失、消瘦等,所以胃溃疡病人如果突然发现胃痛跟以前不一样,或者吃得多一直瘦,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,早期治疗效果很好!
胃粘膜的出血和糜烂是糜烂性胃炎的真正面目,如果不愈合就会发展成胃溃疡,但糜烂性胃炎并不会发生癌变,但一旦发展成胃溃疡后就有癌变的可能,而且胃溃疡的并发症明显大于糜烂性胃炎。因此,不管什么病都需要认真治疗,在生活中要避免伤害胃粘膜的食物,养胃不是一顿饭的事,要长期保持好习惯。
准时睡觉。
对胃镜提示的糜烂性胃炎,数月后出现日间胃痛、夜间无痛症状,也不能排除胃溃疡的可能性。胃部溃疡疼痛的特点是餐后,如果饮食上食物消化慢,餐后疼痛时间长,也会导致整个白天疼痛,晚上不疼这种假象;再者,精神紧张程度也会有促进作用,所以,我建议朋友先放松一下紧张的情绪,避免熬夜、晚上不痛,如果症状仍然没有改变,可以到消化内科做进一步检查,检查是否有胃溃疡,甚至胃溃疡也不会过度担心,所以我建议朋友先放松一下,避免餐后疼痛加重。
结束语:糜烂性胃炎经久不愈可发展成胃溃疡,相当于胃粘膜损伤加深,并发症也会增加。侵蚀性胃炎发生癌变的风险较小,但发生胃溃疡后癌变的风险会大大增加,因此,为了降低癌变的风险,我们应保护好自己的胃,尽量避免发生胃溃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