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吃完黑木耳后中毒,医生:泡木耳这一步很重要,不要忽视!
近些年来,每隔一段时间,就有媒体爆出:有人吃了黑木耳而中毒身亡的新闻。几乎所有的报道,都将背后的罪魁指向了黑木耳泡发的时间过长。去年下半年,关于一名7岁小女孩的中毒事件,媒体就将其描述为:7岁女孩因吃了浸泡了两天两夜的黑木耳中毒,导致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,在儿童医院ICU抢救了一个多星期,依然没能醒过来。
由于媒体的大量报道,大家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这样一个概念:黑木耳泡发时间过长就会有毒,吃了就会有生命危险。可是,为什么干木耳就没毒,泡发时间短也没毒,泡得时间长了就有毒呢?生活中,我们很多人都吃过泡发时间较长的黑木耳,却一点儿中毒的迹象也没有,这又是为什么呢?
为了解开上述谜团,小女孩当地的疾控中心,还真是认真负责,他们在自己的实验室了重复了小女孩家长泡发黑木耳的全过程,结果令人惊讶:
1、患儿家里剩余的干黑木耳 —— 没毒。
2、患儿家里剩余的泡发黑木耳 —— 有毒。
3、用患儿家里剩余的干黑木耳,在实验室泡发1-5天,每天都取样化验,结果都是 —— 没毒。
根据专家的调查,食用黑木耳后发生食物中毒的患者,血液中都检出了一种叫做米酵菌酸的物质。正是这种物质引起了人们的食物中毒。7岁小女孩的血液里面也检出了米酵菌酸,她在家食用的黑木耳里面也含有大量的米酵菌酸。但问题来了,在疾控中心的实验室里面,同样的黑木耳、同样的泡发过程,为什么就没有米酵菌酸呢?
专家们解释道,米酵菌酸是由一种叫做椰毒假单胞菌的致病菌释放出来的。椰毒假单胞菌主要存在于发霉、变质的粮食制品中,如发霉变质的玉米、小米、高粱米、糯米等食品中,黑木耳中并不存在椰毒假单胞菌。同样的黑木耳、同样的泡发过程,出现了不同的结果,只能说明两次泡发黑木耳所用的容器或者环境是不同的。
也就是说,患儿家里泡发黑木耳所用的容器或者环境,受到了椰毒假单胞菌的污染。真相很可能是这样的:患儿家长用来泡发黑木耳的容器,最近可能装过玉米、小米或者高粱米等粮食,因为没有清洗干净,残留的粮食发生了霉变,并污染上了椰毒假单胞菌;黑木耳本身就是一种营养十分丰富的食品,有着“素中荤食”的美称,容器中残留的椰毒假单胞菌遇到黑木耳提供的营养,就会大量繁殖起来,并产生了足以让人中毒的米酵菌酸;而且,黑木耳泡发的时间越长、米酵菌酸积累的就越多,人们吃了以后中毒的可能性就越大。
作为一道家常美食,黑木耳还是可以经常吃的。只不过,我们在泡发和食用黑木耳时,应该注意以下几点:
1、泡发黑木耳,一定要用清洗干净、没有食物残渣的容器。
2、一定要用干净的水泡发黑木耳,泡发过程中要注意换水。
3、如果发现泡发的黑木耳有异味,或者产生了“粘液”,一定要弃之不用。
4、不要食用泡发时间超过8小时的黑木耳。
5、泡发的黑木耳一定要一次吃完,最好不要过夜。